|
|
关于我们 |
雅宝堂的由来 |
在八十年代初,我家住在二间小平房里,房檐下搭出个棚子,作为画画的地方。因棚子高六尺、长六尺,陈叔亮先生(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)戏称为“六尺画室”。1983年,我的画室搬到了北京城东雅宝路,是一间不小的房子。我的忘年之交——画坛巨匠董寿平先生为我起了个堂号“雅宝堂”,并书匾额以赠。以后画室虽几易其址堂号却沿用至今,我在画上也常自署“雅宝堂主人”。
现在“雅宝堂”已不止是我的画室,我和学生们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常常在这里聚会。一起喝茶论道、谈诗作画,不亦乐乎、悠哉、悠哉。
古云:三人行必有吾师。学生何止三人,所以他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的朋友,也是我的老师。在“雅宝堂”里我们大家都获益非浅。
在四十岁前,我因全心用于习画,曾以谢客令附于门上,大意就是说:吾生每日上、中、晚三课,无暇会客云云。在不惑之年后,我又给自己定了规矩,这原本只是自律而已,后来大家都愿意以此为节律,自然也就成了雅宝堂的规矩了。现也把这录下:雅宝堂的规矩,一、对书画艺术无限热爱,并能持之以恒者;凡学生必须尊师敬祖,又有超越老师之决心,并力行者,方能成为雅宝堂画家。二、只求技艺,不思探求文化之渊源者,不能成为雅宝堂画家。三、凡办展览不准用师生展之名义,必须以联展之形式实施,充分体现平等互助、相互学习之精神。
这就是我们大家的“雅宝堂”。
已丑中秋雅宝堂主人——张守涛
|
|
|